在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調整和電池新技術發展的雙重驅動下,方形電池在市場的強勢地位正在遭遇挑戰,軟包電池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應用滲透不斷加速。
綜合市場的反饋信息和相關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包括孚能科技、桑頓、萬向A123、天津捷威等軟包電池企業進入國内動力電池裝機量排名前二十,同時包括甯德時代、億緯锂能、國軒高科等電池巨頭企業紛紛涉足軟包領域,一場“晉位戰”正在打響。
“雖然目前方形鋁殼在市面上占絕對主流定位,但是之後軟包的占比會逐年提升。” 億緯锂能項目部總監鄧昊昆日前在一場動力電池會議上表示,目前億緯锂能的産能總共有11GWh,未來會進行擴産,這是基于對軟包市場的預判。軟包電池在未來會占據跟方形鋁殼不相上下的市場占有率,它有諸多的優勢可以實現這樣一個市場占有率。
多方市場數據也證實了軟包電池的市場占有率正在快速提升
GGII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8月,軟包電池的裝機量占比僅為12.63%,圓柱電池的占比為14.3%,而到了10月,軟包電池的裝機量占比則攀升至第二位,達到了14%,圓柱電池的占比快速下滑到了11%,同時包括卡耐、桑端等軟包電池企業也晉級國内電池裝機量前十。
“軟包電池能量密度高,安全性能好,設計靈活等特點有望加速提升軟包電池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滲透率。”桑頓新能源技術總監婁忠良在由新材料在線®主辦的“2018中國新能源汽車産業峰會暨第五屆中國動力電池大會”上表示,目前軟包電池在新能源汽車乘用車占比例還是比較高,軟包電池可能會是未來一些高端車型主要選擇方向之一。
巨頭切入軟包市場 格局生變
當下,國内乃至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高速增長态勢已無法阻擋,動力電池領域淘汰賽如火如荼,如何生存和擴張成為所有動力電池企業所要面對的共同難題。随着軟包電池裝機量的快速增長,包括甯德時代在内的巨頭們也正面臨着一場挑戰,原有的格局正在被颠覆。
GGII發布的調研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生産約122萬輛,同比增長50%,動力電池裝機總電量約56.98GWh,同比增長56%。從不同電池形狀來看,2018年方形電池裝機電量約42.24GWh,占比74.1%;軟包電池裝機電量約7.62GWh,占比13.4%;圓柱電池裝機電量約7.11GWh,占比12.5%。
動力電池龍頭甯德時代2017年就承擔了“新一代锂離子動力電池産業化技術開發”項目,研發300Wh/kg以上的高比能高鎳軟包電池,計劃于2020年實現量産。
據了解,2018年8月,甯德時代在8月份為日産軒逸純電動汽車裝機137台,系統能量密度為123.78wh/kg,全部都為三元軟包電池,裝機總電量5206KWh。
甯德時代配套日産三元軟包電池正式拉開了巨頭切入軟包市場的号角
同樣在8月,億緯锂能公告稱與Daimler AG(戴姆勒)簽訂了《供貨合同》,在合同簽署生效之日起至2027年12月31日期間,向戴姆勒提供零部件的供應。
根據億緯锂能披露,公司将為戴姆勒供應軟包三元動力電池。在此前的4月10日,億緯锂能年産1.5Gwh三元軟包動力電池在惠州工廠正式投産。
與戴姆勒的合同簽訂後不久,億緯锂能就對外宣布,拟出資6億元設立子公司惠州億緯集能有限公司(下稱“億緯集能”)主管軟包業務。
包括國軒高科、力神等在内以前主打方形電池的TOP10企業都在積極研發和投産軟包電池。
在資本層面,軟包電池也得到了創投基金和産業投資界的青睐,多家軟包電池企業在2018年的下半年獲得了大筆投資。
9月14日,主打三元軟包疊片電池的捷威動力獲得複星投資,計劃五年内成為國内前三的動力電池企業; 9月初,專注三元軟包電池的孚能科技完成10億多美元的C輪融資,将在歐洲建立電池生産中心。
此前的8月,遠景集團宣布将控股日産汽車旗下電動電池業務和生産基地AESC,同時收購日本電氣旗下的電池電極生産業務公司NEC能源元器的全部股權。
資金的大筆湧入在一定程度上也預示着軟包電池正在加速其市場滲透應用。
變局背後 政策技術雙引擎
多家汽車新能源汽車廠商了解到,目前整車客戶選擇方形電池主要考慮到車型、使用習慣和生産線産能等因素。雖然方形電池依舊占據着主導地位,但随着補貼政策的調整和軟包電池技術的進步,軟包電池未來占比将不斷擴大。
2018年補貼政策調整補貼金額與電池系統能量密度直接挂鈎,300公裡以上續航提供更多補貼,300公裡以下補貼大幅減少,150公裡以下續航的車型則一分錢補貼都沒有了。
為進一步提升能量密度和整車續航裡程從而獲得更多補貼,2018年主機廠在占最大裝機量的乘用車尤其是中高端乘用車車型方面更傾向于方形和軟包技術路線,直接拉動了方形和軟包電池的市場占比。
比克電池總裁解國林表示圓柱電芯、方形電池、軟包電池這三者各有優劣勢。優勢方面,圓柱電芯單體能量密度做的很高,且一緻性比較好,方形電池快充效率高,而軟包電池系統的能量密度要高一些;劣勢方面,方形電池因為容量比較大,内部的安全隐患相對較多,軟包的問題則是長時間使用後可能會漏液。
制約軟包電池裝機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成本。但在補貼政策調整後,車企尤其是乘用車企業更加關注電池的整體性能和安全性,同時,随着軟包技術和産線自動化程度的不斷提高,軟包電池的綜合成本也在不斷下降,這也為軟包電池的晉級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婁忠良表示,軟包電池比容量高,安全性好,循環壽命長,内阻小,設計靈活,但是目前一緻性比較差,成本比較高。“一緻性比較差是因為軟包動力電池産線自動化程度在前幾年比較低,目前锂電池産業設備、自動化程度已經達到90%以上,一緻性已經得到了比較好的解決。我認為軟包電池會是未來發展趨勢之一。”
桑頓新能源技術總監婁忠良在“2018中國新能源汽車産業峰會暨第五屆中國動力電池大會”演講
有不願透露姓名的車企總監告訴新材料在線®,軟包電池的整體靈活性和匹配性比較高,對于車企來說在設計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吸引力。
安全性則是軟包電池的另一個優勢。據新材料在線®了解,包括福特等國際車企都更加偏愛軟包電池,國内車企在中高端乘用車車型上也開始逐漸加大軟包的應用。
應用新市場
據了解,此前軟包動力電池的應用主要在新能源商用車和專用車領域,但在2018年,乘用車已經成為軟包電池應用的重要增長極。
軟包電池企業天勁股份此前主打新能源物流車市場,在2018年開始重點拓展新能源乘用車領域。據媒體報道稱,天勁股份今年在新能源乘用車市場的動力電池裝機環比增長60%以上,在乘用車領域為奇瑞、知豆等主機廠實現批量供貨,同時還在給長安、吉利等一線主機廠配套送樣,獲得了多家主機廠的認可。
孚能科技在2018年也重點布局中長續航裡程乘用車型。據了解,目前孚能科技已經給北汽新能源、江鈴、長安、長城、瑞麗、昌河等車企實現批量供貨。
孚能科技副總裁江俊偉在近日舉行的2019中國新能源汽車消費論壇上表示,目前孚能科技正在大批量供給主要車廠的軟包産品,電芯的能量密度是240瓦時每公斤,續航裡程可以做到200、300,甚至400公裡的續航裡程。“我們跟北汽新能源推出了EU400,已經達到了400公裡的續航裡程。”
據江俊偉透露,孚能科技第二代技術,290瓦時每公斤的電芯在2018年開發成功,準備在2020年會大批量為德企的能源汽車供應的。所滿足車的續航裡程達到600、700公裡,甚至超過700公裡。
軟包電池企業國能電池更是早在2017年下半年就開始切入乘用車市場
微宏動力也在2018年實現了軟包電池的新能源乘用車配套。
工信部發布的2018年第9批《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中,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一款搭載微宏動力锂離子電池的純電動轎車進入目錄,系統能量密度達125wh/kg,綜合工況續航裡程達到351公裡。
多位業内人士一緻認為,随着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成本的下降,憑借着諸多優勢,軟包電池的應用将快速提升,裝機量占比有望和方形一較高下。
上一條:甯德時代:超級電池誕生記